地球开启「震动」模式?出差人士身心健康保障指南
上周,缅甸突发7.9级地震,差旅出行途中遇到地震如何保证身心健康?
一、手机设置地震预警
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,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。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?
第一步:微信搜索“国家应急广播”公众号
第二步:点击“预警服务”
第三步:点击允许“地震预警通知”与“获取位置”
不同型号手机设置地震预警
华为:设置→安全→应急预警通知→地震预警
小米:手机管家→家人关怀→地震预警
荣耀:设置→安全→应急预警通知→地震预警
OPPO/一加/真我:设定→安全→SOS紧急联络→自然灾害警报→地震警报
vivo/iQOO:天气App→设置→地震预警→启用地震预警服务
苹果/三星/其他手机:搜索“地震预警”关键词,自行下载相关App
小航提醒您:地震重灾区可能暴发霍乱、登革热、疟疾等传染病,例如此次缅甸地处热带,震后气温高达 40℃,高温加速了病原体繁殖,蚊虫活动也更为频繁。临时避难所人口密集,卫生条件恶劣,垃圾堆积与尸体处理滞后,扩大了粪口传播与蚊媒传播风险。为有效防控疫病,在此情况下,出差人员要尽量饮用瓶装水,避免饮用生水;勤洗手,保持个人卫生;在户外活动时,穿着长袖长裤,使用驱蚊产品,防止蚊虫叮咬。
二、突发地震,自我保护
接收到地震预警,跑还是不跑,怎么躲避?
地震预警为可能受灾的群众预留了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,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,切忌慌乱,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判断应采取何种避险措施:
1、在室内,盲目跳楼、躲在阳台或窗边、使用电梯是室内地震避险的三大误区,正确避险请牢记这四个动作:
1)就近躲避:剧烈地震时,应立即就近躲避,寻找坚固家具或墙壁作掩护,减少被掉落物砸伤的风险。房中的小开间、储藏室、承重墙的下方、结实的床底都是较为安全的躲避区域。
2)扶稳抓牢:伏地、手抓牢、遮挡:若找到相对安全的避难所,如桌子下面,一定要抓住桌腿或其他坚固的物体,避免因移动造成二次伤害。
3)单手遮挡:向空旷地带逃生时,可使用书本、背包等作为遮挡物保护头部、后颈等重要部位;需要注意的是单手遮挡可以更好保持身体平衡,避免摔倒或受伤。避免靠近窗户、玻璃幕墙、吊灯、书架、橱柜等易碎或易倒塌的物品,防止被玻璃碎片或掉落物砸伤。
4)小步快走:从人员密集场所撤离时,千万不要乱跑,尽量小步快走,防止引发混乱,造成踩踏事故。楼房的一、二层在高强度地震下容易形成粉碎性坍塌,因此低楼层的住户要争分夺秒向外逃生。
2、在室外,寻找前往开阔地带:
迅速远离建筑物、树木、广告牌、电线杆、路灯等可能倒塌或掉落物体的地方,到开阔地带躲避。在开阔地带,注意观察周围情况,避免进入危险区域,如靠近山体、悬崖、河岸、高压线等。在地震过程中,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,防止被掉落物砸伤。
如前往地震频发地区,小航提醒您:
- 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
- 务必确认紧急逃生通道
- 提前保存当地大使馆联系方式
- 随身携带应急包(水/干粮/药品)
除上述地震自救方法外,如身处震区,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,也需关注心理健康。
初期:焦虑、紧张
地震后,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、恐惧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这是正常的反应。不要独自面对恐惧,可以向身边同样经历地震的人倾诉,互相给予安慰和支持,这种共同经历带来的情感共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情绪。
调整方式:规律作息、适量运动
尝试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,即使身处避难场所,也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、睡觉和用餐时间,规律的生活能给人带来一种掌控感,减轻焦虑。如果条件允许,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,如散步,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,改善情绪状态。
严重心理问题:寻求专业团队帮助
若意识到自己存在这些严重心理问题,不要独自承受,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。可以向当地的心理救援团队、医疗机构咨询求助,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,能通过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走出心理困境。
如您在出差旅行中遇到任何问题,请联系您的中航服差旅管家,24小时服务热线:400 610 0555。